欧美贸易协议刚签就炸锅,法国痛骂“黑暗时刻”,魏德尔高呼推翻欧盟对美政策!
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达成一份初步贸易协议,表面上避免了欧美新一轮贸易战的爆发,但欧盟内部的反对声浪却迅速高涨。“这是法国的黑暗时刻!”法国总理贝鲁毫不掩饰他的愤怒。而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则将这份协议形容为“对欧洲的一记耳光”。这份协议究竟为何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美欧关系是否会因此迎来新的转折点?
根据协议,美国将对欧盟商品的关税从25%降至15%,但附加条件却让欧洲付出了高昂代价。欧盟需在未来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和武器,同时承诺对美国进行6000亿美元的投资。这种“用钱买平安”的模式不仅加深了欧洲对美国的经济依赖,还对欧洲财政构成了沉重负担。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称,欧盟在谈判中未能展现强硬姿态,未能对美国形成有效威慑,最终导致条款对欧洲极为不利。
德国方面同样对协议表示不满。总理默茨认为,这将对德国经济,尤其是出口型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而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则借机抨击冯德莱恩,称其“代表不了欧洲的利益”,并呼吁重新审视欧盟的对美政策。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用“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来形容这次谈判,凸显了欧盟内部的不满情绪。
尽管协议已经宣布,但它的履行前景并不明朗。特朗普以“最后一刻变卦”著称,过去的多次谈判中,他都曾在协议签署后临时提出修改要求。如果特朗普再次要求额外让步,可能会彻底点燃欧洲的愤怒情绪,导致协议破裂。而欧盟虽然在协议文本起草阶段有机会提出修改意见,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立场,这一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场贸易谈判不仅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分裂,也为欧洲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助力。德国选择党近年来从边缘化的极右翼政党迅速崛起,成为德国第二大党。魏德尔的强硬立场迎合了选民对“主权回归”的渴望。与此同时,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极右翼势力也在迅速壮大。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可能会对欧盟的内政外交政策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威胁到欧美多年来的合作关系。
未来,美欧关系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协议顺利履行,短期内或可避免贸易战的爆发,但欧洲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如果协议破裂,欧美关系可能进入新一轮紧张期,甚至引发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荡。冯德莱恩的这份协议究竟是“跪了”,还是为欧洲争取了一线生机?魏德尔的崛起是否意味着欧洲的右转已成定局?美欧关系的未来,或许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