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25%,业绩暴增却遭资金冷落

2025-08-15 35,815 0

行情看着热,这轮牛市其实不好搞。指数创了四年新高,可四成多股票离自己的四年高点还差老远。说白了,节奏错了,就没觉得是牛市。为啥?因为多数人只看表面涨跌,不懂资金到底想干啥。

就说最近的达瑞电子——

一、达瑞电子的双轮驱动战略

最近达瑞电子的半年报刷屏了我的朋友圈。14亿营收,28%的增长,新能源业务更是暴涨81%,这样的成绩单放在任何一家公司都堪称亮眼。

8月14日,达瑞电子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确实令人眼前一亮。14.05亿元的营收,28.04%的同比增长,1.32亿元的净利润,这些数字无不彰显着这家企业的强劲实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8091.78万元,同比增长23.80%,这可不是简单的账面数字游戏。

image

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5.91%,其中结构性器件业务更是大涨39.07%。新能源业务则展现出惊人的81.32%增速,成功打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供应链。更值得关注的是其1.64亿元收购碳纤维企业维斯德的战略布局,为未来在AI轻量化材料领域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业绩与股价的迷思

表面上看,达瑞电子似乎具备了所有牛股的特质:高增长、优质客户、前瞻布局。但市场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平淡。这不禁让我思考:为什么业绩好的公司不一定股价表现好?

答案其实很简单:股价是企业未来能创造价值的折现,而现实不等于未来。业绩好只代表过去和现在,不代表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那些业绩好且股价表现好的公司,是因为市场看到了报表中透露的未来增长潜力。

问题是,多数人读不出这些深意。而那些能读懂的人一定会有所动作——这就是为什么观察交易行为如此重要。通过交易行为,我们就能知道谁真正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

三、机构行为的蛛丝马迹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完全不同,但多数人看不到这些差异。让我分享一个典型案例:

image

这是2025年二季度炒作半导体国产替代概念的某只股票。在涨停前表现平平无奇,市场普遍认为它只是沾了信创的光。但事实是,在近百只国产替代概念股中,为何只有少数几只能够涨停?显然机构是有备而来。

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构资金的动向:

image

图中橙色柱体反映的是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数据。可以看到,在股价启动前,机构资金已经持续活跃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吸引力,机构资金会持续参与交易吗?显然不会。

再看另一个例子:

image

这只股票在连续上涨前经历了四连阴,但机构资金始终活跃。这就是机构的聪明之处——在市场恐慌时悄悄布局。

相反的例子也有:

image

这只号称2025年一季度业绩很好的股票,结果股价跌得稀烂。从数据看得很清楚:虽然有利好,但机构资金早已不积极参与交易。

想知道手里的股票,机构究竟是什么态度,大家可以下载一个「博尔量化」的手机应用APP,打开后就可以看到数据了!

四、回到达瑞电子的思考

所以啊,这轮牛市跟以前真不一样。别光看股价涨跌,得看资金咋折腾,才能明白大机构的想法。不然就像这八天,指数天天涨,行情挺快,可还有两成股票在跌。时代变了,咱的招儿也得改改了。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再来看达瑞电子的情况就很有意思了。虽然业绩亮眼,但如果机构资金没有持续活跃的迹象,股价自然难有出色表现。这就像一场舞会——音乐再好听(业绩再好),如果没人跳舞(机构不参与),场面也会显得冷清。

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分析工具教会我一个道理:市场永远是对的。如果一家公司真的那么好,机构资金一定会有所反应。反过来想,如果机构资金没有持续活跃的表现,那么再好的业绩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记住:在资本市场中,信息本身并不值钱,对信息的解读才值钱。而最好的解读方式,就是观察那些掌握最多信息和资源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行动的。

大家可以和我一样,上手机应用商店,去下载一个「博尔系统」的APP,搜索「博尔量化」,安装后对照着看就好了!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整理而成,部分数据、信息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方式。任何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行为均属诈骗行为。

相关文章

国家数据局: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将在今年推出,数据资产资本化起飞——《投资早参》
巴菲特减持苹果和美银,16亿美元重仓新进联合健康
伯克希尔减持苹果和美银
巴菲特减持苹果!“神秘持仓”曝光
大涨10%!巴菲特旗下公司出手建仓!
财经早报:参与两融交易投资者数量创年内新高 美国通胀先行指标“爆表”降息或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