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30日讯在财富管理行业同质化竞争之际,中信证券以金融产品保有总规模突破6000亿、买方投顾规模1100亿的突破性答卷重新定义赛道。近日,中信证券财富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陈钢接受财联社专访,首度揭秘千亿规模背后的制度革新与科技赋能逻辑。
以下为陈钢的核心观点:
一是,买方投顾向客户提供的是“合适风险收益特征的解决方案”,采用“组件标准化,搭配个性化”的乐高搭配模式是发展趋势。
二是,要避免给客户带来“惊吓”,不必刻意追求“惊喜”,关键在于预期实现的稳定性。
三是,买方投顾和卖方团队“双分离”机制是中信证券买方投顾落地的关键保障。
四是,投资一样也是逆人性的,往往需要克服短期人性的偏好。
五是,AI是当前及未来财富管理发展的重要赋能手段,需要理清边界、善加利用。
制度破局:以“双分离”机制保障买方转型落地
陈钢指出,中信证券买方投顾落地实践的关键,在于内部制度保障,其关键在于“双分离”机制。
资产端分离:买方投顾和卖方团队在引进资产方面,分别由不同团队独立进行,从源头保障两个业务的独立性。
市场端分离:买方投顾和卖方团队是两个独立考核的业务团队,买方投顾团队的目标是提升AUM,而AUM的可持续增长根本上依赖于客户长期满意度的提升。
为此,中信证券专门组建了一支专家队伍,围绕买方投顾业务展开工作,提供了专项支持。
服务升级:“1+1+N”体系破解长期价值与短期目标矛盾
陈钢称,中信证券设计了“1+1+N”的团队服务流程。即,围绕一个配置客户,配备1个客户经理、1个专家以及N个投研、投资、运营团队人员支撑。
2023年起,中信证券强化了三类专家队伍建设,专家岗人员超百人。专家的主要职责是为投资者提供匹配的解决方案,并在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提供专业服务。
配置型FOF:用工业化流程尽可能实现“风险收益比”最优
陈钢强调,买方投顾应从客户真实需求出发,和客户站在同一立场上,提供的并非是一类资产、一个工具、一个策略,而是一套预期一致的、匹配客户风险收益特征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具体投资服务过程中,中信证券严格坚守六步法资产配置流程:客户画像、基准设定、预期沟通、组合配置、再平衡、投后陪伴。
全光谱解决方案:精准匹配客户风险收益需求
为实现“解决方案输出”而非“产品推销”,中信证券构建了全光谱解决方案体系:在不同波动率区间、不同投资起点均布局相应产品,确保各类风险偏好客户都能找到适配的方案。
科技赋能:AI三大场景落地与边界探索
陈钢称,中信证券深化“1+1+N”客户服务体系,升级买方投顾配置服务体系,这离不开数字化的发展,其中AI是当下及未来财富管理发展的重要赋能手段。
中信证券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自主研发“投顾赋能、智能营销、智能客服”三大场景的一站式应用。
陈钢同时强调AI应用的边界:鉴于大模型存在“幻觉”风险,目前应用较审慎,主要作为经营人员的辅助工具。
规模与服务平衡之道:标准化筑基,个性化补充
千亿规模后,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服务深度”?陈钢的答案是“标准化”:在投资端打造严守纪律的工业化买方投顾模式,实践证明这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路径。
差异化核心:从理念到实践的长期坚守
谈及中信证券与行业的差异化,陈钢认为核心在于“将买方投顾理念转化为实践并长期坚持的能力”,这依托于公司坚守专业主义的价值主张,对“以客户为中心”、“专业立身”的理念的长期坚持。
(文章来源:财联社)